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中国社会应当有能力化解“清真”争议

[复制链接]
淑雅 发表于 2017-11-11 15: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真食品400.jpg
     “美团外卖”在一些地区设置专门的清真食品订购通道和递送箱,在互联网上激起反弹和争议。一些人指责“美团外卖”这样做是歧视广大非穆斯林消费者,并且呼吁用卸载这家公司的APP来加以抵制。
  清真问题近年在中国舆论场变得日益敏感,已然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政策制定者们有必要认真对待之,应避免因工作方式简单而导致争议的爆炸性发酵。市场主体也应进一步了解争议,防止踏雷,让自己和社会都蒙受损失。
  中国一共2000多万穆斯林,分布于我国的10个少数民族中。总的来看,与世界很多国家的情况比起来,穆斯林与中国主流文化的融合是相对和谐的。尤其在回汉混居的中原地区,多数时间里并不存在突出的隔阂,回汉相处友好,通婚也很常见。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回汉矛盾并未成为整个国家层面的一个主题。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民族及宗教问题出现了新的动向。过去穆斯林表达诉求的情况比较多,现在似乎反过来了,舆论场上反对给穆斯林特殊优惠政策的声音不断聚集。其中有些声音非常激烈,表达了一种对特定民族获得高考加分、多生小孩等等特权的积怨。
  应当看到,这种情绪有中国内外的一些深层原因。国际上伊斯兰极端主义的猖獗和国内极少数恐怖分子打着“圣战”的旗号作恶,另外有的地方出现宗教势力干预社会生活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反感甚至危机感。这些情绪进一步触发了类似“文明冲突”的认识,所有这一切有被现实问题不断强化的趋势。
  看来促进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面临了一些新的问题及要素,全球化和全国化,还有互联网化,这些都不能无视。实现新的社会平衡不啻为现代治理的重大课题。
  中国社会应坚定这样的共识:实现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是各民族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在一个多元社会里,不同群体会有各种表现,但是国家应当致力于多样性之上合力的整体建设性,在尊重不同的同时,构建多元时代的凝聚力。这应当得到社会绝大多数成员的支持。
  法律恐怕是构建团结和和谐的关键准绳,坚持维护党的领导是使这一过程积极、稳健的核心保障。法律不彰,公平就无法度量。党的领导一旦缺位,法律就可能被任意解释、引申,准绳就可能变形为绳索。
  对于有一些争议存在,或许不值得过度紧张。但是国家也需为不使争议激化、引发严重对立情绪而进行必要管控。这当中的逻辑应该是这样的:多元的真实性无法回避,维持表面的统一既难做到又无意义;同时,问题失控不符合整个社会的利益,管控矛盾是中国这个超大复杂社会的内在需求。
  即使在社会各种问题都透明了许多的今天,中国维护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的意愿仍十分雄厚,支持这样做的政治和社会资源也很多。因为这些意愿和资源的积累穿越了中国漫长的历史,围绕它们的规则不断经受洗礼。中国这样的大国是不可能没有问题的,但是对化解问题,我们又的确有着很多其他社会所缺少的传统和优势。(来源:环球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