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份邀约,也是一份讲述,讲述你和我的美好食光。
1 这一年要过完了。好食记的新书《中国味蕾记忆》也已经面世。
这是好食记的第一部作品合集,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书里面收录的50多篇文章,是好食记创刊两年来、走遍全国50多个地区、从近600多篇稿件中甄选出来的。
这里面有北京的豆汁儿、榅饽、烤鸭;上海的生煎、拉糕、白斩鸡;泉州的土笋冻、面线糊、石花糕;四川的豆花与米线;重庆的小面与火锅,山西的沾片、栲栳栳;当然还有我们大中原的伊府面、烩面、石子馍、油馔与锅贴等等……
这么多风格迥异的特色美食,几乎每一个,都是那个城市最活跃、最泼辣,最具生命力和烟火气的代表。
2 这些经过时间和市场考验而沉淀下来的美食,是好食记的小伙伴们,跨越山川湖海,一步步走过,吃过,才成就的文字和感受。
我记得在成都洞子口张凉粉店,大冬天,我和岩岩站在路边的垃圾箱旁,吃完一份黄凉粉后的狼狈。
记得在泉州和重庆的街头,为了找一个老店,跟小伙伴步行了十几公里,到了才发现面目全非后的尴尬。
我当然还记得,在四川,赤水河边的先市酱油和涪江边的中坝酱油,给小伙伴们的震撼。
记得幽静的李庄,长江边上的肉食和清茶。
记得南京明长城的日光,记得梧桐落雨点点滴滴的黄昏。
这座城市的气质,我们小时候读过的文章和古诗词,就在我们一步步的丈量、品味中,次第呈现。
3 在品味不同地方特色美食的过程中,那些蕴含在食物里的美好情感,令我们动容。
我记得几个好友在江油。
在枇杷果泛黄的那个春天的黄昏,一起去参加范大哥的坝坝宴。
开着茶花的小院里,到处是喜洋洋的亲戚邻居。
厨房里盘盘碗碗的凉菜热菜堆成了小山。火苗红红的土灶上,色泽诱人的蒸肉正在竹笼里欢快地冒着热气。
我们与这个喜庆的家庭围桌而坐,举杯共饮。这时我们是范大哥的客人,亦是家人。
这场被时代改变了面目的乡村宴席,在那个夜晚被演绎的生机勃勃。
那种在中国当今社会里早已淡漠的人情,在这场宴席上,翻涌流淌,让我们感动。
这样的场面和感受,就像散落的美丽珠贝,实在太多。我们有幸睹之,把它们一一记录,分享给朋友们。而这,也正是好食记安身立命的价值。
或许也正是这个原因,那么多的读者,才给予了好食记一个外号:舌尖上的中国微信版。
如同我们可以在《东京梦华录》里看见大宋王公与庶民的繁华,在《随园食单》里窥见士大夫没而不衰的精致,在《金瓶梅》宋惠莲的糊头里看见明代市井的风物……历史轨迹的最后注脚,未必在堂皇危坐的正史列传,也可能就在一部部的野史杂记之中。
4 这走在路上的两年,是好食记不断折腾的两年。
我们试水好食材孵化。
从吴晓波的匠心茶叶、绵阳大江湖菜俞妈哑巴兔、重庆陈有良尖椒鸡;到山西大槐树黄米粽子、乐山玉萍家川味腊肠、福建松溪冬笋;再到信阳小静的筒鲜鱼、灵宝寺河山的苹果、壶关高山小米……每个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那些地标好食材,都曾在好食记的有赞微商城上出现。
好食记还在温县铁棍山药主产区的一个村子,进行了匠心山药的孵化。用10个月的时间,全程见证一根不施化肥、农药、不打膨大剂的九月霜甜的诞生。
从第一篇稿子开始,九月霜甜就引起了众多餐饮人和粉丝们的热捧。
两年的销售季,好食记的匠心山药受到广东、上海、北京以及河南众多品质人群的喜爱。
我们做了30多期的素素饭局,领着餐饮老板们去云南采茶、去河南各地看食材……在这个开放的平台上,众多餐饮人因我们的牵线搭桥而结识。
他们互换交流信息,成为很好的朋友。有的还成为了合作伙伴。
奔跑两年。回望来路,好食记创立之初就获得餐饮老板内参的投资,2016年2月成为今日头条“百群万元计划”的首批签约作者。
2016年5月,成为河南头条号排名第四的“河南自媒体十强”,17年1月获得今日头条和新榜公布的“2016头条号年度新媒体区域头条号”,累计影响千万人。
从零起步,现在跟好食记战略合作的餐饮企业,有三十四家。他们几乎是河南品牌餐饮企业最令人瞩目的那一部分。
UBER打车、UU跑腿以及五云山地产等,也都与好食记有过跨界的合作。
餐饮老板内参的创始人谭野,有一天在朋友圈发了一段话。大致是说:作为一个创业者,必须不断地折腾。
围绕目标做各种各样的事。做喜欢的,不喜欢的;有意义的,没意义的;愉悦的,折磨人的……你只管去做,最后你发现,你想要的结果,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呈现。
折腾。一直在路上。做各种各样的尝试。这是好食记这两年的关键词。
5 而之所以能够这样折腾,还是源于行业内外人士的鼎力支持。
从最初的照相器材,到其他城市的牵线搭桥;从两年三四十家餐饮企业的年度合作,到各种活动的捧场聚力……可以说,好食记走来的每一步里,都有太多太多餐饮人的关爱。
就像一棵长出地面的小苗,因为来自你们的阳光和雨露的滋润,好食记才得以健康生长。
又至岁尾。辛劳一年的我们聚一下吧,聊聊我们这一路走来的美好食光。
12月26日,一杯薄酒,聊表寸心。
等你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