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老舍爱吃的京味儿(一)

[复制链接]
淑雅 发表于 2018-3-8 01:5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北京500.jpg
清代《都门竹枝词》有言:“日斜戏散归何处,宴乐居同六和局。三大钱儿买甜花,切糕鬼腿闹喳喳,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凉果糕炸糖耳朵,吊炉烧饼艾窝窝,叉子火烧刚卖得,又听硬面叫饽饽;烧麦馄饨列满盘,新添挂粉好汤圆,爆肚油肝香灌肠,木须黄菜片儿汤。”说得就是北京的风味小吃。
正宗京味儿可谓是物化的都城史之“活化石”,在京城文化中占据标签意义。食客吃得是京味儿,品得那可是源远流长的文化。说到几个痴迷于京味儿的文人雅士,不能不提到生于斯长于斯的作家老舍,他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在他六十七年的人生岁月里,有四十二年是在北京度过的。自然,老舍与京味儿小吃,也就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老舍对北京的各种小吃是很有研究的,在文学圈里也是出了名的美食家。所谓真正的美食家品的不仅仅是食物的味道,而更多的是食物中所蕴含的风土人情。所以真正的北京味得从北京民众的日常生活里去寻。
老舍就做到了这一点,有人就曾戏称老舍是“北京土地爷”。他结交的朋友,三教九流都有,很有魏晋的通脱之风。坐在大酒缸旁,同洋车夫、旧警察这些旧社会“下等人”开怀畅饮是常有的事。酒品如人品,没一点大作家、名教师、留洋学士的架子。能做到老舍这一步的,当世作家无第二人。
因热情好客,尤爱交友,自然难免请客吃饭。在老舍日记里,“同饭”这个词出现过多次,据统计,仅1950年1月到3月,“同饭”就有42次之多,1月份就有16词。
叶圣陶先生在日记中曾写出老舍爱“下小馆”的喜好:“老舍尝谓盛宴共餐,不如小酒店之有情趣……共谓数十年之老友得以小叙,弥可珍也。”
巴金先生在回忆老舍时也说过,“老舍同志在世的时候,我每次到北京开会,总要去看他,谈了一会,他照例说:我们出去吃个小馆吧。他们夫妇便带我到东安市场里一家他们熟悉的饭馆,边吃边谈,愉快地过一两个钟头。”
舒乙说老舍常以“下小馆”方式温暖朋友,“对于那些在运动中挨了整的朋友,老舍千方百计要把他们找到,郑重其事地邀请一起去吃一顿饭。他精心地挑选饭馆,挑选佳肴,为的是给遭难的朋友一点温暖。”舒乙分析说,“下小馆”对老舍来说,起码有两层含义:一是会友。离开朋友,老舍是无法生活的,而下小馆就是会友的好形式。在小饭馆一坐,要几样可口的菜,无拘无束,越谈越热乎。二是品尝风俗,吃点特别的。
从这个角度上讲,老舍带朋友下小馆,颇有点采风和欣赏艺术的味道。
下小馆,吃北京小吃,这些平常的食物中寄托了老舍对朋友的情谊,对文化深意的追求。随后本文就着重介绍几种老舍爱吃的京味儿小食,这些小吃至今仍备受人们的喜爱,食客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亦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着的老北京历史文化之传承。(文/王秀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