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为陈习新先生 中共青海省委十三届四次会议作出“一优两高”的战略部署,会议强调要持续打造大美青海品牌,建设高原旅游名省。为助推青海旅游高质量发展,7月15日至8月15日,首届青海地方特色小吃大赛暨西宁美食节成功举办,共有248件美食作品参加比赛,75件作品分别获得了“青海地方特色金牌小吃”和“青海地方特色名小吃”称号。此举为推动“青海美食高品质、青海旅游高质量”发展拉开了帷幕。现就“打造青海特色小吃品牌,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指正。
一、宣传大美青海亮品牌。青海省地处青臧高原东北端,是中华水塔所在地,号称亚洲的三江源、世界的第三极,既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也是一个地方小吃特色鲜明、民族饮食文化多元富集、地域饮食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大山大川大盆地,大江大河大湖泊”,“大美青海”是我们吸引海内外游客的“金字”招牌。“食”作为旅游活动六大要素之一,在旅游活动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每一味具有青海特色的美食都是拉动旅游消费的重要元素。首先要充分发挥大众新闻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青海地方特色小吃和饮食文化;其次要充分利用各种重大节庆活动和重大旅游活动,大力推介青海传统饮食文化,充分展示青海特色小吃等系列美食产品。再次利用青海拉面馆散布于全国270多个大中城市的优势,使每一个青海“拉面馆”都成为宣传大美青海的窗口,成为青海特色美食和河湟餐饮文化的展示馆。在当今旅游经济快速发展,旅游结构不断调整的态势下,通过宣传推介将青海特色小吃与旅游业有机接轨,在相互促进中实现特色小吃的高品质和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提高整体素质树品牌。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根本的因素,是一切的根本。提升青海餐饮品质,实现青海地方特色小吃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离不开高素质的餐饮人。借助省内外各级职业技术院校和各种职业培训机构,加大职业培训力度,颁发具有相应资质的证书,为青海餐饮业提供人才支撑。坚持技能培训与素质培训相结合,工匠培训与经营管理培训相结合,餐饮文化培训与旅游文化培训相结合。引导地方特色风味小店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旅游餐饮品牌名店转变。逐步实现生产专业化、供应规模化、经营连锁化、管理科学化,走上与大美青海的旅游资源相匹配餐饮品牌化的轨道。
三、结合“四个最严”创品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4个最严”监管食药。即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严把从农田到餐桌每一道防线。青海在海内外游客眼中是一块尚未污染的高原净土,本土食材具有很高的美誉度和吸引力。世居青海的汉、藏、回、蒙古、土、撒拉等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岁月中创造了优秀的餐饮文化,我们应当将“四个最严”与独具特色的青海地域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餐饮文化相结合,深度挖掘特色小吃的历史文化渊源,用时间、汗水、智慧和金钱打造出具有青海地方特色的小吃品牌,助力“大美青海”旅游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四、延伸产业链条活品牌。尊重各民族意愿,发挥各民族的优长、打造高原特色牛羊肉、富硒果蔬和农产品种养基地、畅通运输渠道和供应网络,形成“藏养汉种穆经商”的良性互动局面,激发品牌的源头活水。使青海美食深深地烙上大美青海的“牦牛之都”、“藏羊之府”、“枸杞之乡”、“高原冷水鱼”以及“彩陶王国”等独特文化元素的印记,既要配合全域旅游“铺天盖地”谋发展,又要系统规划“顶天立地”树品牌,走出一条富有特色、永葆活力的发展新路,才能在与周边省份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扬帆远航,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发扬工匠精神保品牌。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工匠精神的精髓就是“诚一”。所谓的“诚”,就是精诚,全神贯注,全力以赴;所谓的“一”,就是专注,专心致志,坚持不懈。因为“精诚”,全神贯注,才能留意到别人留意不到的细节,发现别人往往忽略的关键;因为“专注”,坚持不懈,才能竭尽全力,做到极致,熟能生巧,巧而出奇,达到一般人难以企及的技术高度和经营规模。几十年如一日,甚至一辈子、几辈子做同一件事,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就能把事情做到极致。对于青海餐饮业和地方特色小吃而言,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更是一把打造特色小吃品牌,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作者陈习新系海东市委党校高级讲师)
|
|